故宮首次“裸展”文物揭慈寧宮面紗

日期:2015-10-12 16:28:45 / 人氣:



故宮首次“裸展”文物揭慈寧宮面紗(圖1)

?

壽康宮始建于雍正年間,乾隆繼位后此地為其生母鈕祜祿氏頤養(yǎng)起居之所,此前一直作為文物庫房使用。

?

故宮首次“裸展”文物揭慈寧宮面紗(圖2)

壽康宮內殿。當時壽康宮內部陳設富麗堂皇,琳瑯滿目,西晉陸機的《平復帖》就收藏于此。

故宮首次“裸展”文物揭慈寧宮面紗(圖3)

“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是午門及東西雁翅樓展廳維修升級后的首個展覽,向觀眾展示清代帝后慶壽盛況。

?

  故宮博物院昨日迎來90周年院慶。為迎接90歲生日,故宮博物院開放了四大新的區(qū)域,籌備了一系列新展并同時亮相。

?

  新開放的四大區(qū)域包括寶蘊樓、慈寧宮區(qū)域、午門-雁翅樓區(qū)域、東華門區(qū)域,其中設置了八個展覽,開放面積由目前的52%增加至65%。這些展覽不再另收門票,觀眾進入故宮博物院后即可免費參觀。

?

  八個展覽包括“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壽康宮原狀及崇慶皇太后專題展”、“慈寧宮雕塑館常設展”、“營造之道——紫禁城建筑藝術展”等。

?

  早報記者隨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提前參觀了故宮新開的八大展覽,看看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經典展品。

?

  寶蘊樓:文物庫房話當年

?

  展覽一:“故宮博物院早期院史展(1925-1949)”

?

  寶蘊樓位于故宮西華門內、武英殿西,原是清咸安宮舊址。單霽翔介紹,1915年北洋政府時期,為了存放沈陽故宮和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兩地的文物,在此處重新建起一座民國建筑風格的“文物庫房”。

?

  修繕后的寶蘊樓,從“文物庫房”變身展廳,但因寶蘊樓為磚木結構,承重方面有所限制,因此將采取預約制開放方式。設在此地的“故宮博物院早期院史展(1925-1949)”較全面地展示了故宮博物院從1925年到1949年經歷曲折建院、短暫發(fā)展、文物南遷及東歸等發(fā)展歷程。

?

  該展覽分為五個部分,第五部分展示1945年在太和殿接受華北戰(zhàn)區(qū)日軍投降、1948年合并古物陳列所、故宮接收接管充實文物藏品之歷程。1949年2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故宮博物院。

?

  慈寧宮:文物首次“裸展”

?

  展覽二:雕塑館

?

  慈寧宮雕塑展的一大特色是很多首次亮相的大體量文物。早報記者在現場發(fā)現,故宮博物院首次采用“裸展”方式進行呈現,即沒有玻璃隔擋,觀眾和文物“面對面”。這對管理和文保都是一種考驗。為確保文物的安全,故宮為其涂了一層保護材料。

?

  展覽共計展出400余件雕塑文物,年代跨度從秦代跨越到清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齊石佛與石菩薩像,這三尊巨大的一佛二菩薩像用白石雕成,雖形體高大,但雕刻十分精細,比如佛像袈裟厚重的質感,菩薩手指柔軟豐腴。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胡國強介紹,僅中間的大石佛就重達4噸多。此前20多人用20多天才將大佛立起來,之前大佛一直在庫房“躺著”。

?

  此外,現場還有清乾隆銀鎏金六世班禪像。胡國強介紹,六世班禪本為了慶賀乾隆皇帝的70大壽,千里迢迢趕到承德。參加完祝壽活動后,六世班禪來到北京,住在西黃寺。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二,六世班禪因患天花在北京西黃寺圓寂。乾隆皇帝十分悲痛,他命人制作了4尊銀鎏金六世班禪像,分別供奉在北京西黃寺、紫禁城雨花閣西配樓班禪影堂和承德須彌福壽廟、避暑山莊無量壽殿。故宮雕塑館現在陳列的這尊銀像是1914年從承德運回故宮的。

?

  壽康宮:

?

  再現皇太后宮殿原貌

?

  展覽三、四:女性宮廷生活

?

  壽康宮位于紫禁城的外西路,是清代皇太后居住的宮殿,由正殿、東西配殿、后殿、圍房等房屋組成,分三進院落。

?

  壽康宮自故宮博物院成立迄今,一直作為文物庫房使用。此次將壽康宮一區(qū)中軸線上的壽康宮正殿及后殿(寢殿)辟為原狀展區(qū),主題為“萬歲千秋奉壽康”,恢復乾隆年間的陳設。

?

  壽康宮始建于雍正十三年(1735),竣工于乾隆元年(1736),是乾隆皇帝為生母鈕祜祿氏建造的頤養(yǎng)起居之所,并欽定嘉名。

?

  乾隆皇帝即位后,鈕祜祿氏被尊為皇太后,徽號崇慶。當時壽康宮內的陳設富麗堂皇,琳瑯滿目,西晉陸機的《平復帖》就收藏于此。此次展覽通過對220余件精美文物的展示凸顯當時崇慶皇太后高貴尊崇地位。

?

#p#分頁標題#e#

  壽康宮正殿坐北朝南,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出廊,明間殿內懸乾隆皇帝御書“慈壽凝禧”匾額。東西群房設有“慶隆尊養(yǎng):崇慶皇太后專題展”,從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特別遴選出與崇慶皇太后相關的文物60余件,展示崇慶皇太后的生活狀況,使觀眾全面感受“女性世界”的宮廷生活。通過皇太后的畫像、寶璽、徽冊、謚冊、朝珠等文物,展示皇太后的品德地位以及乾隆皇帝與母親之間的深厚感情。

?

  慈寧宮花園:探秘女性的世界 參觀考古工地

?

  展覽五、六:完整藏傳佛教佛堂

?

  故宮專家介紹,紫禁城內一共保存有四座花園,分別是御花園、慈寧宮花園、建福宮花園(也稱“西花園”)和寧壽宮花園(也稱“乾隆花園”)。其中只有慈寧宮花園是專門為太后、太妃們服務的,這是它最獨特之處。一方面花園是太后休閑游玩之地,乾隆以后又成為太后虔誠禮佛之所,每年還要舉辦多次紀念先皇帝先皇后的“忌辰念經”等活動。與紫禁城中其他三座花園相比,慈寧宮花園是以佛堂為主、保存藏傳佛教文物最多、供奉著完整藏傳佛教神像系統(tǒng)的花園。

?

  2015年10月10日,慈寧宮花園正式對外開放。其中咸若館將成為目前保存的40多座藏傳佛教原狀佛堂中第一座對公眾開放的佛堂。

?

  此外,觀眾還可以實地參觀慈寧宮花園東院考古工地。經2014、2015兩個年度的工作,已發(fā)現清代中期磚鋪地面、明代后期磚石混建排水溝、磚鋪地面和明代早期大型建筑基址等重要遺跡。

?

  2015年10月10日起,慈寧宮花園東院考古工地采取邊開放邊發(fā)掘的形式對公眾展示故宮考古成果。

?

  午門-雁翅樓:

?

  清代皇帝皇后如何過生日

?

  展覽七:清代帝后生日貢品

?

  “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是午門及東西雁翅樓展廳維修升級后的首個展覽,向觀眾展示清代帝后慶壽盛況。清代帝后慶壽是清代的盛事,更是珍品薈萃的舞臺。單霽翔介紹,這是整體改造完成后的午門及東西雁翅樓展廳首次亮相。

?

  該區(qū)域是故宮博物院面積最大、功能最全、規(guī)格最高的現代化展區(qū),以2800平方米大型展覽空間滿足多門類文物大規(guī)模展示的不同需求。

?

  此次展覽共展出500余件文物,包括書畫、玉器、陶瓷、漆器、琺瑯器、織繡品、家具、戲曲等多種文物類別。展覽分為六個部分。第三部分“壽意敬呈”展現了貢品的情況。其中尤為引人注意的是皇子皇孫??滴醯哿f壽詩文屏風。

?

  東華門:古城墻上看古建

?

  展覽八:古代木結構建筑群館

?

  故宮是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但是始終沒有一個專門展館來展示古代建筑群,為彌補遺憾,東華門區(qū)域修繕后作為 “古建筑館”,以及又一個常設展覽,向公眾開放。

?

  故宮方面介紹,古建筑館總體涵蓋自午門至東華門段城墻、東南角樓、東華門和鑾儀衛(wèi)四個部分,自身具有特殊而豐富的歷史信息。通過古建筑館的開放,首次實現東華門城樓、東南角樓、城墻、地面展廳相結合,形成一個立體的、生動的、視野開闊的大型展覽。

?

  其中,東華門城樓設置為“營造之道——紫禁城建筑藝術展”,分為“規(guī)劃意匠”、“內檐裝修”、“瓦作意匠”、“彩畫作意匠”四個部分,展出檔案圖紙70余張,文物資料50余件,包括:樣式雷燙樣、古建檔案、內檐裝修及僅存的一套太和殿脊獸等文物,特別是玻璃畫為首次展出。

?

  同時,故宮將開放從東華門至午門的一段城墻,使觀眾可以細細觀賞城墻的結構與建筑之美,并進入東南角樓,欣賞其構造的精美絕倫,并觀看數字影視作品《角樓》;在東華門下的鑾儀衛(wèi)區(qū)域,設置為一個開放的石刻展區(qū),展出400余件院藏的建筑石刻,使觀眾在城樓上可以居高臨下地欣賞精美的石刻文物,在歷史的氛圍中徜徉。

故宮首次“裸展”文物揭慈寧宮面紗(圖4)


責任編輯:小萌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