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差異-埃及木乃伊遇中國金縷玉衣 兩國博物館在南京展“法老與王”

日期:2016-08-11 11:36:15 / 人氣:

文明差異-埃及木乃伊遇中國金縷玉衣 兩國博物館在南京展“法老與王”(圖1)

文明差異-埃及木乃伊遇中國金縷玉衣 兩國博物館在南京展“法老與王”(圖2)

  觀眾觀展

一邊是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古埃及年輕女性木乃伊和人形蓋板,一邊是約有2100年歷史的中國漢墓金縷玉衣和玉棺,展廳內(nèi)光線黯淡,紗幔輕墜,充滿神秘氛圍。

9日,南京博物院開放“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展示設(shè)計主題的展覽會。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50多件古埃及精品文物,與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所藏的150多件中國漢代諸侯王陵文物“同居一室”。

南京博物院主題展廳中,最顯眼處是古埃及木乃伊,四周安放用來儲存內(nèi)臟器官的神像瓶。據(jù)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策展人Krzysztof Grzymski介紹,這尊身上緊緊包裹18層麻布的女性木乃伊距今已三千多年,她生前是埃及神廟中的吟唱者,去世時只有20多歲,很可能是死于難產(chǎn)。展廳中還有木乃伊主人蘇醒復活壁畫、貓木乃伊、鱷魚木乃伊、鷹隼木乃伊,以及加方“鎮(zhèn)館之寶”克麗奧帕特拉七世(埃及艷后)雕像等。

展廳的另一側(cè),是中國漢代諸侯王陵文物,包括用金線穿玉連綴成衣的漢代金縷玉衣、玉面罩、玉棺、帛畫升仙圖、隨葬物品等。

整個展覽透露著這樣的信息:祈福神明、追求不朽與永生,古代文明中的人類有著驚人相似之處。古埃及人相信“來世”,而中國漢代社會向往“長生不老”,古人的這些觀念,通過數(shù)千年前林林總總的文物,如今呈現(xiàn)給后人。

據(jù)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介紹,雖然相隔甚遠,古老神秘的埃及與強大繁盛的中國漢朝,醞釀了遙相呼應的人類文明。兩大古文明在對待死亡、追求身體不朽方面產(chǎn)生了交集,投入巨大人力與財力。這次展覽,從東西方不同的視角出發(fā),以“王牌對王牌”的形式,對比展示古埃及與漢帝國的相似與差異。

龔良介紹說,該展覽是南京博物院2016年的年度大展,也是近年來規(guī)格最高的一次國際性展覽。

編輯:首創(chuàng)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