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錦太魯閣錦歷史文化展開展

日期:2017-04-05 11:24:15 / 人氣:

  

壯錦太魯閣錦歷史文化展開展(圖1)

 

  模特展示壯族與太魯閣傳統(tǒng)服飾。記者 賴有光 攝

  南寧新聞網—南寧晚報訊(記者 陳蕾)壯錦是廣西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藝品,也是中國四大名錦之一;太魯閣錦則承載了臺灣花蓮縣太魯閣人民的傳統(tǒng)習俗。日前,“桂花與壯太——壯錦太魯閣錦歷史文化展”在廣西博物館展出,共有來自兩地少數民族的150件精美實物展品展出,展期將延續(xù)至6月29日。

  展覽緣于七年之約

  作為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等地,而太魯閣是臺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花蓮縣秀林鄉(xiāng)。兩地少數民族雖然相隔遙遠,但在各自的文化中,相同或相近之處相當多,尤其以織錦技藝最具代表性。

  是什么樣的機緣讓兩地少數民族的傳統(tǒng)工藝精品得以合作展出?2010年,廣西博物館館長吳偉峰與臺灣花蓮縣秀林鄉(xiāng)太魯閣著名的織娘連美惠在廈門相識,同樣熱愛織錦工藝的兩人一見如故,吳偉峰主動邀請連美惠到廣西考察壯錦。

  此后,雙方邀請相關專家,多次走訪廣西各地,以及探訪臺灣花蓮縣,深入考察壯錦和太魯閣錦的原料材質、工藝技術、圖案紋飾和傳承情況。經對比研究發(fā)現,壯錦和太魯閣錦無論在材質、工藝、圖案和功能用途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雙錦合璧”亮相

  2016年,連美惠所供職的花蓮縣秀林鄉(xiāng)秀林社區(qū)發(fā)展協(xié)會與廣西博物館、廣西織繡發(fā)展協(xié)會就雙方的交流與合作達成協(xié)議,商定于2017年廣西壯族“三月三”期間在南寧舉辦壯錦太魯閣錦聯(lián)展。

  今年“三月三”期間,七年前的約定化作“雙錦合璧”。壯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壯錦以歷史悠久、紋樣豐富、工藝精致、美觀實用著稱,太魯閣的傳統(tǒng)工藝織錦、織繡是表現族群圖騰、凝聚族群記憶、強化族群認同的重要載體。

  廣西壯錦與太魯閣織錦技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展覽以壯錦和太魯閣錦的歷史文化為主題,向公眾介紹壯錦和太魯閣錦的歷史起源、工藝特點以及合作開發(fā)。展覽“桂花與壯太”的名稱也別具意義,“桂”代表廣西,“花”指臺灣花蓮縣,“壯太”則是壯族與太魯閣的融合。

  合作迸發(fā)出新火花

  走進展廳,獨具歷史感的精美織物、手工器具令人駐足細品。除了靜態(tài)的展示,來自兩地的織錦技師還現場展示用各自工具織錦,將動態(tài)表演融入展覽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還特別展出了壯錦和太魯閣錦的合作開發(fā)的產品,這些產品的材質工藝和圖案紋元素都是雙方織錦當中所共同擁有的。連美惠還將自己花費3年時間織就,提煉整合壯錦、太魯閣錦花紋元素的8米長“壯太錦”捐贈給廣西博物館收藏。

  此次展覽是首次以展覽的形式將桂臺兩地在織錦方面的合作交流向公眾呈現,生動演繹了桂臺兩地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態(tài)。展覽展期將延續(xù)至6月29日,之后還赴北京、上海、廣州與臺灣等地展出。

編輯:首創(chuàng)管理員